“三伏贴敷”疗法起源于古人对于呼吸过敏性疾病治疗的实践,这一类疾病特点是内有夙根,常遇寒反复发作,部分秋冬加重,经常发作耗气损阳,形成虚寒性体质。“春夏养阳”,通过药物作用采自然界之阳培补机体缺损的阳气。连续治疗,可以减轻呼吸性疾病症状,减少发病率。
三伏贴的功效
可疏通经络,调理气血,宽胸降气,健脾和胃,鼓舞阳气,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,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,从而达到振奋阳气、促进血液循环、祛除寒邪、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。
治疗机理
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,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。冬季因为气温、气压偏低,这类病特别容易复发。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,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。在夏季,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,症状通常比较轻,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,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,达到痊愈的目的。
疾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,但其宿根常存体内,“夏治”是选择夏天炎热季节,采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。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,人体阳气浮越,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,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、扶助正气、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,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,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,“冬病夏治”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。




选择在三伏天贴敷,是根据中医“冬病夏治”的理论,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(这3天是人体阳气最盛的),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,可以减轻冬季发病的症状。
三伏贴所用中药,白芥子、细辛、甘遂可温肺散寒、止咳平喘、化痰散结、开窍通络,细辛还具免疫抑制作用,可使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减少抗原抗体反应,降低过敏发作机率,也减轻过敏症状,姜汁则具散寒止咳的效用,所以综合使用有助改善气喘。
适应症
经中医辩证论治属虚寒证的支气管哮喘,慢性支气管炎,肺气肿,肺心病,慢性咳嗽,反复感冒,慢性鼻炎,过敏性鼻炎,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,体质虚弱者。
禁忌事项
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;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,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;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;妊娠期妇女;糖尿病患者;肿瘤患者等。
贴敷后反应
1.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、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,不影响疗效。
2.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、灼热、疼痛感觉时,应立即取下药膏,禁止抓挠,不宜擅自涂抹药物,一般可自行痊愈。
3.若皮肤出现红肿、水泡等严重反应,需及时皮肤科就医。
贴敷时间
一般成人4-6小时,儿童2-4小时,每次4-6片,根据个体差异,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。贴敷期间,慎食辛辣、海鲜、羊肉、蘑菇等发物。
贴敷疗法三年为一疗程,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。
注意事项:
1.贴敷对象为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
2.敷贴期间,忌烟、酒、生冷、油腻、辛辣之品
3.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,用湿毛巾擦拭即可
4.贴敷时间:成人4—6小时,儿童1-2小时
5.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、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,不影响疗效。
6.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、灼热、疼痛感觉时,应立即取下药膏,禁止抓挠,不宜擅自涂抹药物,一般可自行痊愈。
7.若皮肤出现红肿、水泡等严重反应,需及时到医院就医。
经典三伏贴贴敷日期
2016年三伏时间:
头 伏:2016年7月17日-2016年7月26日
中 伏:2016年7月27日—2016年8月05日
闰中 伏:2016年8月6日—2016年8月15日
末 伏:2016年8月16日-2016年8月25日
培元固本贴贴服时间:
培元贴:2016年7月07日-2016年7月16日
头 伏:2016年7月17日-2016年7月26日
中 伏:2016年7月27日—2016年8月05日
闰中 伏:2016年8月6日—2016年8月15日
末 伏:2016年8月16日-2016年8月25日
固本帖:2016年8月26日-2016年9月31日